《舞動心方向》

其實,有關舞蹈的作品近幾年來無論是歐美或亞洲都不斷的出現,其中並不乏以國標舞為題材的作品,而舞蹈班的題材也早在幾年前香港電影裡由吳君如、梅艷芳、劉德華所主演的《愛君如夢》中出現過,只是,兩部片一相比較,所要突顯的主題就不同了,而其深刻度也有明顯的差異。

本片在敘述一個喪妻的麵包師傅法蘭克,目睹了一場車禍,無意間在車禍當中受到重傷的史提夫,跟他提及了一個童年的承諾,就是在千禧年後的第五年的第五個月的第五天,他要回到生長的小鎮中,那一個與初戀情人一起學舞蹈的瑪莉蓮舞蹈教室。史提夫想要實現承諾堅定不移的決心,用剩餘的力氣娓娓道出的童年過往,以及給予了法蘭克學習舞蹈的機會,讓法蘭克的從喪妻之痛當中走出來,走往人生的另外一個新的方向。

導演刻意地用了三個軸線以插敘法來鋪陳整部電影的脈絡,第一條軸線就是法蘭克與史提夫的對話,第二條軸線就是史提夫的童年過往,第三條就是法蘭克漸漸轉變的生命。這三條軸線,前兩條可以說是像兩種化學元素,合理的反應出了第三條軸線的化學結果,並且使用了舊片有雜訊的鏡頭,以及色彩對比度的強弱去突顯出三條軸線的時間差,使得整部電影不會因為這樣的插敘手法而讓觀眾感受到割裂或劇情模糊。

這樣的手法,就像劇中人史提夫問法蘭克是否想回到過去再尋找一些重作決定的可能。每當史提夫一次又一次地敘其過往,法蘭克就會再一次的被那個越來越清晰的承諾,堅定又單純的力量衝擊,使得這樣的反應,催逼著他在第一次他到瑪莉蓮舞蹈班時那種想要為史提夫完成心願的慾望,是那樣的強烈,可是,一種被稱為可以飛越太平洋的舞蹈「林迪舞」,緩緩地滲透到法蘭克的心中,即使,第一次進入到舞蹈教室的他,為著他無法找到麗莎而內咎,但我認為,無法完成史提夫的承諾的內咎僅僅是法蘭克無法完成陪伴妻子一生一世歉疚的反射,但舞蹈的滲透卻開始改變了他的生命。

在接受心理治療當中「團體治療法」的一群喪妻男人中,法蘭克看著一個個充滿抱怨、牢騷、傷心、哀婉的情緒充滿的男人,舞蹈卻開始帶著他飛越失去妻子的深刻創傷,從丟去妻子過往的遺物、將其骨灰從大橋上灑下、開始重新省思自己對已故妻子的認識以及對她愛的忠誠度、將與女主角於舞蹈班的第一次邂逅延續,開展出一段美好戀情,印證了由劇中飾演舞蹈教室負責人兼老師的瑪麗史汀伯格所說的:「舞蹈是驅魔避凶的最好方法。」而這樣的「魔」與「凶」我想與中國人的定義不同,那是代表著一種揮之不去的夢魘,有就是心靈的創傷。

有趣的是,導演另外有一個巧妙的結合,就是結合著第二條軸線中史提夫童年的那些玩伴,他們口出穢言、抽煙、玩著野蠻暴力的遊戲,集所有小孩的負面形象於一身的塑造,然後,又將瑪莉蓮舞蹈班塑造成一種禮儀救星的有趣形象,這樣的塑造,看似沒有什麼意義,但是,只要在仔細看第三條軸線中,那群接受團體治療的鰥夫們,他們的生活也是充滿這一種負面、消極的悲觀想法,當他們來到了瑪莉蓮舞蹈班,卻一樣在那裡找到了一種情感上的救贖,這樣的結合,突顯了導演想強調舞蹈教化人心的強烈慾望,另外,史提夫的初戀情人麗莎眼角上淤青連結到第三條軸線中女主角的淤青也是個巧妙的安排。
    
在劇中史提夫用一生的等待所醞釀出的對話,讓法蘭克深刻的體認到並非是罪咎感羈絆住他生命前行的動力,而是「空虛」,那種如水流行無處不在的空虛感,充斥他生命的每一個部分,彷彿洋海一般讓他無所遁形,但是舞蹈讓他飛越了這樣的空虛海洋,從美國的林迪舞,到奴隸在綑綁中所跳的舞蹈,一直到優雅的華爾茲,讓他不僅從傷痛中走出,更是讓生命往美好的一面邁進。這樣的生命與生命的對話,造成的生命的嶄新延續,再加上導演精心策劃的劇情進展,使本片的可觀性大增,可以說是一部以舞蹈為主題卻讓舞蹈從表演藝術昇華到生命藝術的好電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ander7507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