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浩劫》

已經有一陣子,這種以「科幻」為題材,以「太空」為拍攝場域題材的災難片沒有出現在觀眾的眼前,在過去一連串的從《彗星撞地球》、《世界末日》,若要寬廣一點挑選,去年湯姆克魯斯主演的《世界大戰》也勉強算在這類型的電影當中,而這些電影,不外乎把「英雄主義」這樣的意識,彷彿置入性行銷的手法一般,深植進觀眾的腦海中,每次看完這樣的電影,都不禁讓人心生起一種救世主情結。但,在《太陽浩劫》中,導演與編劇共同想要突顯的焦點改變了,他們跳脫了這類型電影的慣性思考,終於,有人開始在乎到真實「人性」的表現,而不是大量宣揚違反人性的犧牲精神,這是這部片中很大的一個創新點。

本片劇情敘述在未來的世界中,太陽的能量迅速衰減,已然無法成為人類賴以為生的恆星,於是,便展開了在太陽中心投擲一枚擁有強大力量炸彈,在太陽中心重新產生核融合反應,活化太陽的「伊卡魯斯」計畫。八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太空人,懷著各式各樣的專長,將全人類的希望帶往太陽的核心。

由《毀滅倒數28天》的導演丹尼‧鮑伊執導的《太陽浩劫》,一就如同前作,導演擅長營造一種封閉的生存場域,不管外面的世界是如何,在整部戲裡,所有演員都好像被放置在一個觀賞盒中,無所逃脫。並且,編劇的巧妙安排,將生存與任務的達成掛勾成必要,因為角色與角色之間不是面對到空間的爭奪,也不是時間的爭奪,也不是飲食的爭奪,而是活著的必需品─氧氣。

在這樣的氛圍底下,人們不再是單純的考慮或單純地嚮往著任務的達成,而是轉把焦點放在怎樣活下去。最後,牽扯出人性的考驗─誰要活下去?從這個問題的提出開始,所有高知識偽裝的地下的真實面,都被顯露出來,批評、自責、濫用權責、懦弱等等……劇中人不再是同心完成任務,而是各自心裡都藏著「活下去」的理由。再者,編劇更近一步營造了新的問題─活著,不一定能完成任務。因此,在那艘滿載全人類希望的太空船中,被許多不安定的因素充滿,人與人之間就開始充滿了難以叵測的心機,更有趣的是,所有能夠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問題的兩個人,一個是艦長,一個是隨行的心理醫生,都因抱著犧牲小我的精神而壯烈成仁,留下來的人,沒有一個可以決策任何事,這本片當中無論在導演與編劇,在這點上處理得相當微妙精妙。也因此,任務的達成,就在這樣巧妙的人性對立或者是互助之間巧妙的關係,變得更可貴。

本片導演個人的風格相當強烈,加入了許多過去所看過的且熟悉的太空科幻電影的元素,例:《撕裂地平線》、《LIS太空號》、《世界末日》、《彗星撞地球》等等,並且有自己的超越也有創新。

但在《太陽浩劫》一片中有一個很大的割裂點,就在劇中一行人去探索完之前為完成任務而荒棄的太空船後,居然被該船的艦長,苟且殘喘了七年半的艦長入侵,展開一場屠殺,整個架構似乎回到了《毀滅倒數28天》那樣的場景中,整個氛圍有非常大幅度的改變,不僅如此,前艦長的角色塑造,相當像去年電影《嗜血地鐵站》的殺人魔,導演確實地用光影的轉變處理了很多不必要的血腥,但並沒有很成功,使得本片的整個步調在此被打亂,成為好萊烏典型的「驚悚片」,這是本片很大的致命傷。

比較過去所有這類型的電影,《太陽浩劫》的題材並不是這麼搶眼,在創意度上也沒有說令人驚豔,但是,在劇本的編撰中,人物的心理世界是描述的相當特殊且深刻的,楊紫瓊在其中扮演的植物學家便是一個被刻化的相當細膩且成功的角色,所以,過去常常是用主角的信念或者是生命的犧牲去換來所謂「任務達成」的價值感,本片卻是以漫長的人性鬥爭的存留去換取,這在意義與娛樂性上都有著一定程度的提升,若是喜歡這類型電影的觀眾,本片可以確實給予你們一些不一樣的視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ander7507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