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徒》

近年來從無間道系列的推出引發了一連串所謂的臥底題材的電影,就像幫派電影已經從《古惑仔》的打殺進化到了《黑社會》的龍頭棍的權力鬥爭,警匪片也從子彈與人命一同廉價的暴力場景,轉換成鬥智鬥力的人性戰爭,但是,這部爾冬陞編導的《門徒》,卻在眾多跳不出無間道的型式框架的電影中,另立一個新的題材─毒品。

本片在敘述主角阿力(吳彥祖 飾)是一名臥底警察,在掌控香港一半毒品市場的毒品莊家林昆(劉德華 飾)身邊臥底八年,終於取得其信任,而讓因患有先天性糖尿病的林昆萌生退意,也想將全盤生意交托給阿力。原本小心翼翼的林昆,因著對阿力辦事能力以及忠誠的信任,便將毒品世界一層又一層的向阿力揭開,從製作工廠、包裝運輸、種植來源等,讓他被真正訊練為門徒,一個最深入核心的跟從者。

然而,隨著阿力認識了女主角阿芬(張靜初 飾),發現阿芬其實是俗稱的道友,也就是吸毒者,兩種價值觀開始在他的內心角力。一個從警校出身就成為臥底的警察,彷彿伸手就可以進入到坐擁千萬的毒梟生活當中,但另一方面,卻看到吸毒者犯癮時的癲狂、毒品作用時的邪異、毒品效用退去後的傾頹,這種內心世界的強烈對話,矛盾的衝擊,成為本片的主軸。

「人,為什麼要吸毒,一直到現在我才明白,原來一切都源自空虛,那到底是空虛恐怖?還是毒品恐怖?」

編導的爾冬陞,在電影的開頭就用快速變異的天空光影,靜態的建築物,不協調的公寓內部擺飾,天真的女孩,面對吸毒中抽畜的母親,將針頭丟至垃圾桶的動作,預示了本部片中將會把一切都化作兩極世界的對話模式,那是一種流動在人心底無可逃避的空虛,跟針筒中靜態的毒品的對話,這樣的對話,共分三層。

第一層,是從劇中人林昆的角度去看的,吸毒其實是一種選擇,這是爾冬陞藉著劇中人林昆的語句中想要透露的訊息:「我們做生意,講供需,有人要就有人賣,就好像煙,說了會得癌症也有人抽,是他們自己犯賤。我又沒做宣傳,干我什麼事?」,沒錯,觸碰毒品與否是人可以去選擇的,但是,在第二層裡,就深入到心理的空虛,卻是人難以躲避的,在劇中,阿芬就是如此。

愛上一個大毒蟲(古天樂 飾),卻因對方不斷在毒品中沉淪,所以為了證明她可以戒掉毒品,也為了證明她對丈夫的愛,因而染上毒癮,那種對愛的渴求得不到的空虛,那種對嚮往憧憬的感情失落的空虛,是她無法選擇的。

然而,心理的空虛難以躲避,但是還有第三層的涵義,就是空虛無法選擇,可是停止空虛的蔓延,去抓住生命中仍有的希望,這是可以選擇的,在劇中,阿芬的女兒就一直扮演著這樣的角色,我想,這才是爾冬陞最想要表達的,也因為如此,所以才安排在片頭讓這個希望拔去了阿芬手臂上的針頭,這樣的三層涵義,縈繞在整部片中,用不同的手法呈現,爾冬陞也大膽深刻的拍攝出整個毒品吸食的過程,甚至是最終的下場,都被一一呈現,可以給予觀眾很震撼的省思。

但本片仍有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在刻劃阿力的角色上,她的矛盾心理尚顯不足,的確已經做到許多心理的對立,可是,那種在生活當中應有的強大壓力,卻沒有出現在劇情之中,反而去突顯他的善良,其實,在這一方面的刻劃,那種臥底身分對於一個人人格的施壓,在去年2006的電影中《慕尼黑》是表現的相當不錯的,如果可以更深刻的去描述,我想在角色的塑造上會更豐富一些。

另外就是對於「空虛」這個名詞所給予的定義,如果說開頭的口白,吸毒者都是指向一個原因,就是空虛,那麼每一個吸毒者,他都會有一個空虛的理由,但是,阿芬的丈夫,最典型的毒蟲,卻沒有任何空虛可言,反而,回頭去看林昆,他對於大女兒的叛逆、小女兒的心漏症、自己糖尿病引起的腎臟病,在這樣的一個角色塑造下,如果他不是毒梟,我想他是全片中最應該觸碰毒品的人,所以在角色的塑造上,有所謂定義的不清跟層次的單調的缺點,但是,綜觀來看,爾冬陞在從幾年前的《黑白森林》到現在的《門徒》,都可以看出爾冬陞的電影除了給人視覺上根劇情上的享受外,都會給予觀眾一個省思的空間,《黑白森林》在探討正義與復仇之間的關係,而《門徒》便是在探討毒品與空虛互相依賴的必要性,因此,就此點上來看,《門徒》仍舊是一部值得觀看的好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ander7507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